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部高级主管杨京是一名军转干部,17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雷厉风行、刚直不阿的性格;10年基层纪检工作锤炼了他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作风。他用激情投入工作,以担当诠释忠诚,为促进公交集团党风廉政建设和保障公司改革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其位,就要尽其责,要对得起组织”
在杨京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两样东西——放大镜和几本纪检专业工具书。而杨京举着放大镜仔细研读案卷和法规条例时那蹙眉凝神、专心致志的样子,已经成为印在同事们脑海中最清晰的剪影。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10年来,他在纪检工作岗位上,没有享受过一次完整的年休假。他的眼里装的是问题,心里装的是工作,不了解他的人可能会说他傻,而他却固执地坚守着“在其位,就要尽其责,要对得起组织”这句话。
2007年,杨京投身纪检工作。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他除了处理好手头的工作,还自我加压,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开拓思维视野,提升思想境界,改进工作方法,努力让自身能力和素质与纪检工作岗位的需求相匹配。他不仅在干中学,还在学中干,把所学的理论政策和业务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越来越游刃有余。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担负起了公交集团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任。
近几年,围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公交集团下大力气强化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进反腐败重点工作。杨京既要协助领导做谋划、搞统筹,又要一件一件抓落实;既要接受上级纪检机关的各项工作考评,又要承担本部门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忙得不亦乐乎。2016年,公交集团开展“构建五大体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他又参与起草了《公交集团公司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制度》《公交集团公司党委监督执纪联动机制》《公交集团党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细则》等重要文件。杨京承担的任务多、工作量大,可他没有怨言、尽心尽责,嘴上挂着的还是那句话:“在其位,就要尽其责,要对得起组织。”
“尽全力把件件都办成‘铁案’”
工作中,一件小事曾给杨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约谈一名被诬告的党员干部时,这名干部突然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他告诉杨京,自己多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连家庭都无暇照顾,到头来还蒙受不白之冤,心里十分委屈。这件事给杨京提了醒:纪检部门的工作关乎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和个人声誉,容不得丝毫马虎。他对自己说:“只要在纪检岗位上工作一天,就要尽全力把件件都办成‘铁案’,经得住历史的检验,不辜负领导重托和党员干部的信任。”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这24字方针是杨京脱口而出的工作秘诀,可说时容易做时难,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杨京处理过不少棘手的案件。一次,他在调查一个案件时,已经有了清晰明确的旁证,但多次约谈当事人,对方都对违纪事实矢口否认,以“平时管理严格,员工恨我,所以故意污蔑我”为由拒不交代问题。这样的局面给杨京出了个难题,因为如果当事人不承认,就算有旁证,那也会因“事实不清”而无法进行处理。为了突破案件,杨京耗时一周,对相关证据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研究,包括当事人的书写习惯和笔记等细节。渐渐地,杨京心里有了答案,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当时恰逢春节临近,杨京对这名当事人展开了心理战:“谈了这么久,家里人还不知道吧!过节了,别跟家里说这些事,别让他们担心着急。另外,你刚入党不久,不要让光荣变成污点。先回家吧,具体的事情会由二级党委跟你谈……”说完,杨京转身要走。看到这里,当事人心中却不安起来,急忙拉住杨京,当场表态一定交代全部问题。就这样,案件有了突破……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春节过后,当事人却翻供了。这时,杨京拿出在询问过程中让其书写的材料与物证笔记对比的铁证,当事人见状哑口无言,承认了违纪事实,最终依纪受到了撤销预备党员资格的处分。
为蒙冤的干部清白正名,给多次违纪干部以应有的惩处,给犯过错误的干部痛改前非的机会,杨京履行着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职责。为了把件件都办成“铁案”,他的付出还远不止这些。
一次下午,一名基层干部的家属找到杨京,反映她爱人在单位因工作原因受到了处理,认为处理得不公平。在这之前,这名干部家属也找过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得到了明确答复,但仍然不肯息访。杨京对这名家属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基层单位按规定处理没有问题,干部本人也表示接受,只是家属想不通。于是,他掰开揉碎地耐心解释,设身处地地分析开导,直到做通家属的工作。这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临走时,这名干部家属连连点头,说:“您的答复既完整又详细,我想清楚了,以后不会再找了”。
受理信访件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调查分析信访件是反映企业稳定的“晴雨表”,处理好信访件是化解矛盾的“减压阀”。工作中,杨京格外重视信访工作,严格执行信访分级办理原则,主动与所属单位上下沟通,及时检查、具体指导,协同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分析信访件中涉及的人员和反映突出的问题,开展有步骤的调查。他坚持定期案件排查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查,对缺少证据或程序错误的及时纠正。不仅如此,他还针对发现的被处理人所在单位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下发整改建议书,要求该单位查找漏洞、立行立改,杜绝类似问题再发生。
几年来,杨京坚持每季度对本系统的信访、举报工作进行分析,每半年进行一次案件排查,分析具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供情况、提出建议,为做好信访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靠着常年累月的埋头苦干,杨京为企业的健康发展默默坚守着。身担纪检重任这10年间,他共立案50件,给予党政纪处理的党员领导干部百余人,从未发生过一起复查申诉,真正把每一件都办成了“铁案”。他本人还荣获2012-2014年度“北京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称号。
“这道大门,我必须尽我所能守住它”
有人说,纪检干部最有权。但在杨京看来,纪检干部有的不是权,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查案其实都是一次较量,作为纪检干部,面对阻力、压力,杨京的回答是:“如果害怕,就别干纪检,我始终相信,邪不压正。”
有一年,杨京在查办公交集团下属某单位的一起违纪案件时,接到了匿名恐吓电话:“你是杨京吗?你得罪人了,最近老实点……你们家不就是在某某地方吗?”“小心你和你们家人的安全,别到时让人卸了胳膊腿……”面对威胁,杨京没有丝毫动摇,自己默默顶住压力,靠着纪检人“秉公执纪”的信条支撑着,把案件查办到底,并对相关人员给予了党政纪处理。
身处反腐第一线,除了威胁恐吓,还有金钱和各种利益的诱惑,但杨京从来不为所动。在公交集团工作多年,对杨京来说最严峻的考验还是“人情关”。
杨京是从公交集团被提拔并逐渐成长起来的纪检干部,所有的成绩和荣誉都离不开领导的栽培和同事们的支持,可他最不想面对的境况终究还是出现在了面前。一天,杨京十分敬重的一位老领导突然坐到了谈话室自己对面的位置上,杨京内心的纠结难以言表。“当时脑海里清晰地闪过领导在台上作工作报告,自己在下面认真记录时那虔诚的样子,耳畔再次响起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时得到的那些耐心指导和诚恳建议……”可转眼间,亦师亦友的领导竟变成了接受询问之人,杨京的眼眶湿润了。但他深知,“对一名纪检干部来说,这‘人情’亦是一场考验,是必须要过的一关,只重情谊却丧失原则和底线的做法不可取。”最终,杨京严格按程序对这名干部进行了调查处理。(马春梅)